1.美国等西方国家试图把劳工标准纳入WTO框架体系但遭到发展中 国家的抵制
劳工标准的问题一直是在国际劳工组织(ILO)内部进行的。1993年,在 “乌拉圭回合”谈判的马拉喀什会议上,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在国际贸易规则中设立“社会条款”,把贸易和 劳工标准联系起来,其主要目的是想利用政治性标准来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但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反对而未成功; 1996年12月,在WTO新加坡部长会议上,美国等国家又企图在世贸组织中成立一个社会条款工作组,再次遭到了发展中国家和国际雇主 组织的强烈反对。1999年11月,美国正式向世贸组织提出议案,建议在西雅图会议上成立“贸易与劳工”工作组。
2.贸 易保护主义促使SA8000的产生
随着发展中国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大量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对发达国家的国内市场造成冲击,纺织品服装、玩具、鞋类等相关行业工人失业或工资水平下降,其工会等相关利益团体要求实行 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日起,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减轻政治压力,对发展中国家的劳工条件及劳工环境的批评指责声日 益高涨。
1997年,美国经济优先认可委员会(CEPAA)成立,积极关注劳工条件。尽管其 后更名为国际社会责任(SAI),其实际运作条件和CEPAA相同。该机构设计了社会责任8000(SA8000)标准和认证体系,同时加进了一些国际人权专家认 为对社会审核非常重要的因素。SAI顾问委员会有28个成员,14个来自美国,其中一个是SAI的会长,来自亚太地区的成员只有一人。 然而,28人中只有22人有表决权(6人只有在正常成员缺席时才有表决权),而美国的14人都有表决权,占近2/3。克林顿政府对SAI表 示了极大的支持,并要求与美国签订合同的供应公司尽可能达到SA8000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