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SO9001 >> ISO9001咨询 >>厦门ISO9001与质量成本管理

厦门ISO9001与质量成本管理

1、质量成本概述

1.1质量成本的涵义

   企业为确保满意的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以及当质量发生不满意时所遭受的损失之和称之为质量成本。这就是说,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或提高产品质量进行的管理活动所支出的费用和由于质量损失所造成的损失费用的总和。

1.2质量成本的组成

   实际成本=无缺陷产品成本+质量成本…………(1.2—1)
   质量成本=实际成本-无缺陷产品成本…………(1.2—2)
   由于保证产品质量进行的管理活动所支出的费用包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两大类;而质量损失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内部质量损失成本和外部质量损失成本两大类,因此质量成本可表达为:
   质量成本=(鉴定成本+预防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1.2—3)
   公式(1.2—3)中前一项为确保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所支出的费用,后一项为质量损失费用。企业生产的产品为取得顾客的满意,前一项成本该投入,而第二项成本就要设法使其减少,这也是质量成本管理中主要控制的项目。

1.3质量成本管理的作用

   质量成本是管理的经济表现,是衡量质量体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质量成本进行统计、核算、分析、报告和控制,不但可以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还可以监督和指导质量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质量成本是质量管理深入发展和财务成本管理必须研究的问题。
   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对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素质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归纳以上所述,质量成本管理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成本
   目前,产品结构日益复杂,顾客对外观、精密度、可靠性要求甚高。因而,为使产品满足顾客需求所支出的质量成本增多,约占总销售额的5—10%。因此,分析质量成本中四类成本的比例关系,寻求质量成本的最佳值,从而进行控制就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质量成本,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
   (2)寻求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
   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与计算,有助于推进质量改进计划的实施,通过质量改进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预防潜在不合格的发生。
   (3)管理层能掌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质量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的管理层能看到各项费用所占的比例,能具体的了解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企业经济效益带来的影响。因此管理层能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做出决策,也会支持质量推进计划的贯彻实施,并提供充分的资源。
   (4)拓宽成本管理道路
   过去,我国的成本管理实际上只是成本的事后计算,没有管理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因此目标成本没有有效手段进行控制。引入质量成本后,对成本实施了全过程的预防性的控制,还要针对不同职能,分别核算,从而扩大的成本管理的职能和工作范围,使成本管理进入一个新阶段。

2.质量成本管理原则

   质量成本的管理应遵循下列三项原则
   (1)应以寻求适宜的质量成本为目的
   企业的质量成本应与其产品结构、生产能力、设备条件及人员素质等相适应,也就是说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并寻求适宜的质量成本目标并有效地控制它。
   (2)应以真实可靠的质量记录、数据为依据
实施质量成本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记录、数据务必真实、可靠。只有这样,才可能做到核算准确、分析透彻、考核真实、控制有效。否则,势必流于形式,无法获取效益。
   (3)把质量成本管理的职责明文列入各相关职能部门
   质量成本管理是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因此涉及各相关职能部门。如:财务、检验、生产、售后服务、货仓等部门。只有把质量成本的统计及分析纳入其质量职能中去,才能坚持不懈的开展这项工作。否则,仅靠质量部门是开展不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

3.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一般程序

3.1认真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宣传教育

   质量成本管理是一个新课题,推行时涉及很多部门和人员。因此,必须进行宣传和教育工作,让各参与的人员理解和支持质量成本管理工作。

3.2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包括:

   (1)组织结构与职责
   (2)质量成本归集的内容
   (3)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所需的记录表格及统计表、报告等。

3.3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培训

   包括部门职责培训、记录表格墙报要求、编写分析报告等方面。

3.4编制质量成本计划

   质量成本计划是指达到适宜的质量成本而筹划的各种措施,每个推行质量成本管理的部门必须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并付诸实施,并逐渐使质量成本进入受控状态。
   质量成本计划应规定质量成本目标,采取的具体措施,要求目标定量(可测量),措施可操作,一般质量成本计划每年编制一次,下一年的计划应充分考虑过去一年的计划实施结果。

3.5质量成本的统计、计算与分析

   规定质量成本核算期后(一般每月核算一次),核算部门就收集各部门有关质量成本的数据和记录,进行统计、计算并汇总墙报,根据质量成本汇总表,企业责任部门(财务部或品质部或其它指定部门)应进行质量成本的趋势分析,并编写质量成本报告。

3.6质量成本考核

   一般应每月考核一次。对各部门质量成本的控制状况与经济责任制挂钩。

3.7提出质量改进计划

   企业领导及相关部门根据质量成本报告,结合企业具体情况,确定以质量改进目标为核心的质量改进计划及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并落实实施改进的部门和进度(时间),凡质量改进与企业质量体系运作文件有关连的,应完善体系文件。
   注1:由于各企业的基础情况不同,质量成本管理不一定一步到位,可以分阶段推行。如可以先统计质量损失,等运作稳定后再统计质量成本,稳定后再进行设置质量成本目标等。
   注2:质量成本管理可以用统计核算方法,今后若有条件,可根据国家财务制度的深化改革过渡到会计核算。

4、质量成本项目的构成

4.1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控制工序质量,预防潜在故障损失而采取的措施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在国家标准GB/T10300中定义为:“预防发生故障而支付的费用”。它一般包括下列项目:
   (1)质量计划工作费
   为制定质量政策、目标,质量计划而开展一系列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企业为推行ISO9001管理体系,购置了相当数量的质量标语、宣传画,并用镜框悬挂在各主要场所,编写发放质量手册和体系文件所发生的费用,这些都可列入质量计划工作费内。
   (2)设计评审费
   开发设计新产品,在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所进行的设计评审费用,以及为设计评审提供依据的产品实验和试验所支付的一切费用。
   (3)工序能力研究费
   为使产品达到符合性质量,对工艺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及保持工艺能力而采取的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工序能力研究包括直接产品和间接产品。如某包装材料厂,某直接产品为包装纸箱,其间接产品为丝印后的污水,其污水处理设备的现有能力不足,特请了外部专家进行分析研究,并由外部施工单位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这些费用可列入此项目中。
   (4)质量审核费
   对质量管理体系、工序质量以及对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审核所支付的一切费用。例如:ISO9000体系认证审核费、对供应商进行审核所支付的旅差、食宿费等等。
   (5)质量情报信息费
给市场质量情报和厂内外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等发生的费用。也包括购置国内、外各类标准、资料等所支出的费用。
   (6)质量培训费
   以达到质量要求或改进产品质量为目的而对企业人员进行培训所支出的费用。例如:内部质量审核员培训费、专题培训费,与设计开发产品或提高产品质量有关的国内、外考察,为培训的实施所提供的培训设施、培训资料费等等。
   (7)质量改进措施费
   制定和贯彻各项质量改进或预防措施,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或质量管理水平而进行的活动所发生的一切费用。例:某厂的机芯托盘压入工序,由于使用常规测量工具监测,托盘高度的控制不稳定,并且效率低,经研究分析后制定了改进计划,需增加一台激光高度自动测试仪,这笔费用也可列入此项目。
   (8)质量奖
   职工的质量奖、提案奖、QC小组奖、安全奖、节能奖等均可列入此项。
   (9)供货商质量保证费
   对供货商提出质量保证要求而支付的外部质量保证费用。例如:某企业有一个机芯马达供应商,原规定供货商出货检查是抽样检查,现在某企业提出要求全检出货,但供应商要求支付若干质量保证费,就属此类。

4.2鉴定成本

   鉴定成本是用于检验和试验,以评定产品是否符合所规定的要求所支付的费用,一般包括以下各项:
   (1)进货检验费
   对购进的原材料、协作件、外购配套件的进厂验收检验费用和驻外协厂的监督检查、协作配套产品的质量审核费用。
   (2)工序检验费
   产品制造过程中对在制品的质量所进行的检验而支付的费用。
   (3)成品检验费
   对完工产品鉴别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而进行检验或试验所发生的费用。也包括产品方圆认证费(即产品质量审核费)。
   (4)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校准费
   包括以上设备的周期校准费以及日常维护所支出的费用。
   (5)试验材料费
   破坏性试验所报废的产品成本以及耗用材料和劳务费。

4.3内部损失成本

   内部损失成本是交货前因产品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如:返工、复检、报废等。也就是说,产品在出厂前由于发生质量缺陷而造成的损失,以及处理质量故障所发生的费用之和。包括以下各项:
   (1)废品损失
   指因产品(包括半成品、成品、外购、外协产品),无法修复的缺陷或在经济上不值得修复而报废所造成的损失。也包括库存物资变质报废费用。由于设计变更引起的材料报废也列入此项。
   (2)返工(含返修)损失
   指返工或返修产品所发生的更换零部件费用和工时费用以及返工、返修后的检验费用的总和。
   (3)复检费
   指库存物资(含物料、半成品、成品)超过规定的贮存期的规定,在投放使用或出货前的复检费用。
   (4)停工损失费
   指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而引起的设备停工所造成的损失费用。(不应包括不可抗力原因的停工或生产计划变更引起的停工,也不应包括设备加工参数调整或计划维修而造成的设备停工)
   (5)质量故障处理费用
   指由于处理内部故障而发生的费用,它包括抽样检查不合格而进行筛选的费用。
   (6)产品降级损失费
   指产品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而降低等级所造成的损失费。

4.4外部损失成本

   外部损失成本是指交货后因产品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如保修、保换、保退、索赔、诉讼费等,也就是指产品在用户使用中发现质量缺陷而产生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它和内部质量损失成本的区别,在于产品质量问题是发生在发货之后。包括以下各项:
   (1)索赔费
   指由于产品质量缺陷,经用户投诉,进行索赔处理所支出的一切费用。
   (2)退货损失费
   指由于产品缺陷,而造成退货、换货而支出的一切费用。
   (3)保修费
   指在保修期间或根据合同规定对用户进行修理服务的一切费用。
   (4)降价损失
   指由于产品低于标准,经与顾客协商同意折价出售的损失费。
   (5)诉讼费
   指因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的诉讼费用。
   (6)返修或挑选费
   指产品不符合规定要求而退货后返工、返修或挑选的人工、材料、检验及有关设备的折旧费用之和。

5.质量成本核算

5.1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与统计

   (1)预防成本数据由质量管理部门、设计开发部门、检验部门根据费用支付凭证统计。
   (2)鉴定成本数据由设计开发部门、检验、监测部门按费用支付凭证统计。
   (3)内部损失成本数据由检验部门、生产车间、货仓统计员、根据废品报废单、生产工作票等原始凭证统计。
   (4)外部损失成本数据由售后服务部门,根据反馈信息凭证统计。

5.2质量成本核算

   在质量成本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应按质量成本项目进行逐级核算汇总。汇总表分两种:一种是车间(科室)的质量成本统计表(5.2—1),另一种是整个企业的质量成本统计核算汇总表(5.2—2),也可以按产品、工序的质量成本核算汇总,以便对每种产品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若干重要因素,以便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表5.2—1 ( )月份质量成本统计表
项 目
计算单位
损 失
一、内部损失成本 1.废品损失 元、工时
金 额
工 时
2.返工损失 元、工时    
3.复检费用 元、工时    
………… 元、工时    
合计 元、工时    
二、外部损失成本 (略)      
三、鉴定成本 (略)      
四、预防成本        
五、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合计金额(元)        
填报部门:

   表5.2—2 ( )月质量成本统计核算汇总表
项 目 计算单位 各部门质量成本汇总(见表5.2—1) 合计
      一车间 二车间 检验 售后 仓库 ……  





1.废品损失 千元              
2.返工损失 千元              
3.复检费用 千元              
………… 千元              
合计 千元              





1.索赔费 千元              
2.退货损失 千元              
3.保修 千元              
………… 千元              
合计 千元              
鉴定成本 千元              
预防成本 千元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千元              
合计  

5.3质量成本报告

   质量成本报告是提供企业领导和各有关职能部门制订质量政策、目标和质量改进的依据,质量成本管理部门应定期向企业领导报告质量成本。

5.3.1质量成本报告的内容

   (1)提出报告期内质量成本总额及质量成本构成的主要项目。
   (2)提出报告期内质量损失率数据。
   质量损失率(%)=内部质量成本+外部质量成本/报告期工业总产值 ×100%
   (3)对质量损失率进行对比分析,作出分析结论。
   (4)提出影响质量成本中有关问题及关键因素,确定对应的改进措施。
   (5)对一些典型的事项写出具体的分析结果。
   (6)预测下一报告期的质量成本控制目标,(一般在新的一年到来时才重新确定控制目标)。

5.3.2质量成本报告的形式

   一般有报表式、图表式、陈述式和综合式。至于运用哪些形式由企业自己选择。

6.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分析主要是通过质量损失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为质量改进提供信息,最终以达到降低成本为目的,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6.1质量成本总额分析

   从每个月度(或季度)的质量成本总额数据,分析比较本期质量成本与上期质量成本的变化情况,找出其发展趋势。

6.2质量成本构成分析

   (1)分析内部质量损失成本占质量成本总额(或报告期工业总产值)的比率,即内部损失成本率。
   内部损失成本率(%)=内部质量损失成本/质量成本总额×100% 或
   内部损失成本率(%)=内部质量损失成本/报告期工业总产值×100%
   注:以上用哪个公式要看上级公司具体填报要求的规定。
   (2)分析外部质量损失成本占质量成本总额或报告期工业总产值的比率。
   外部损失成本率(%)=外部质量损失成本/质量成本总额×100% 或
   外部损失成本率(%)=外部质量损失成本/报告期工业总产值×100%
   (3)分析鉴定成本与预防成本率(参照以上)
   (4)分析内外损失成本之和与总质量成本的比率(参照以上)
   以上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能清楚地显示企业在报告期内质量成本项目的构成情况,以便找到控制和降低质量成本的途径。

6.3质量成本科目与其它基数比较分析

   质量损失成本总额可以与销售收总额比较计算出百元销售额的质量损失率;质量损失成本也可以与利润相比较计算出百元利润、质量成本率等等。

7.质量成本控制

   质量成本控制,就是通过各种措施,达到质量成本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质量成本控制是实现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质量成本计划,实现降低成本目标的保证。

7.1确定质量成本控制目标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包括各级人员的素质、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的先进程度、产品的复杂程度、供应商提供物料的质量、过程控制文件与控制质量等)并充分考虑以往的质量成本统计记录,然后经综合分析后,确定质量成本控制目标。质量成本目标应有企业总目标,也应由各部门的分解目标,这样不仅便于考核也有利于操作。
   对一个企业,过去从未进行过质量损失方向的统计与分析,那么第一步可以先统计质量损失率,目的是掌握目前阶段的质量损失情况,继后便可确定质量成本控制目标。
   质量成本目标是要修订的,一般实施一阶段,发现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若有效果就可对目标进行调整,可以一年调整一次,但这不是规定而是由企业根据现状决定。
   总之,确定质量成本目标应充分考虑目标实施的可行性,使职工经过一定努力可以实现,避免员工丧失信心,走过场。

7.2寻求最佳质量成本点

   根据质量成本控制状况,寻求企业最佳质量成本。理论和实践证明鉴别成本和预防成本是随着合格品率的提高而增加,而内外损失成本是随合格品率的增加而减少。因此从经济的观点来看,适当的质量成本应建立在质量成本合理平衡的基础上.

8.ISO9001与质量成本

   ISO9001标准中虽然没有对质量成本控制提出要求,但质量成本本身与质量体系及运作的效果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来降低质量成本,同样可以通过对质量成本的测量结果来反映体系本身的有效性。
   ISO9004标准中要求管理者应当考虑将过程有关的数据转换为财务方面的信息,以便提供对过程的可比较的测量,并促进组织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财务测量可包括:
   --预防和鉴定成本的分析
   --不合格成本的分析
   --内部和外部故障成本的分析
   --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

   组织可以首先考虑建立《质量成本损失控制程序》对不合格及内部、外部故障成本进行测量和监控,通过对财务数据分析对体系进行监控并与改进程序进行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