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环境管理基础知识之:污染物
前言:ISO14001
是关于环境保护的管理标准,其管制对象主要是环境 污染物。因此,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有必要知道环境污染的常见类型以及主要的环境污染物质。现对相关的环保知识进行说明 和适当解释,以期对大家全面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1、水体富营养化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生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流入湖泊、河口 、海湾等缓流水体中,使水中的养分过于丰富;以致引起水中的藻类和其它浮游生物繁殖得特别迅速,导致水中的氧气被这些水生物 吸收,造成水中严重缺氧,从而引起水中鱼类和其它生物大量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中所含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人们未加处理或处理不完全的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特别是含有大量含磷洗涤剂的洗涤污水未经处理而随意排放)、有机垃圾以及家畜粪、农用化肥等随着雨水淋 溶所致。
例如:合成洗涤剂的有效成份是表面活性剂和增净剂;此外还有 漂白剂等多种辅助成份。合成洗涤剂的废水主要有洗涤剂生产废水、工业用洗涤剂清洗废水,洗衣工场排水及餐饮业及生活污水。排 入水体后,这些营养化物质会消耗溶解氧,并对水生生物有轻微毒性,能造成鱼类畸形。其中,废水中的磷酸盐最易造成水体富营养 化。所以现在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洗涤剂主要就是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
2.酸雨
当降水的PH值小于5.6时,此降水即称为酸雨。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有:SOX、 NOX、HCl及其它酸性物质。例如:煤炭燃烧、硫酸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机动车辆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等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其 次,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也是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当降水酸度PH值小于4.9时将会对森林和农作物、建筑材料等造成明显的损害。
3.臭氧(O3)层的破坏——(臭氧空洞)
臭氧层处在地球上空25—45公里的平流层中,它能对太阳的紫外辐射, 尤其是紫外线UV—B段有较强的吸收作用,有效地阻挡了对地表生物有伤害作用的短波紫外线。因此,实际上可以说,直到臭氧 层形成以后,生命才有可能在地球上生存、延续和发展,臭氧层是地表生物系统的“保护伞”。
虽然平流层臭氧对地球生命具有如此特殊重要的意义,然而,事实上臭氧层在 大气中只是极其稀少和脆弱的一层气体。如果在摄氏零度的温度下,沿着地球表面方向将大气中的臭氧全部压缩到一个标准大气压, 那么,臭氧层的总厚度只有3毫米左右。
然而,在1998年,南极臭氧空洞 面积就已经几乎相当于三个澳大利亚(超过2000万平方公里),而且,这种状况还在进一步恶化之中。而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是氟 里昂,哈龙气(1211灭火器中含有),最典型的是氟氯碳化合物(CFCS俗称氟里昂)和含溴化合物哈龙(Halons),它们对臭氧的破 坏是以催化的方式进行的。
因为在平流层,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使CFCS和 Halons分子发生解离放出高活性的原子态氯和溴,而这些氯和溴原子自由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而UV—B段紫外线照射会 使人患眼部疾病(如白内障)和皮肤癌的几率大大增加,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常见的消耗臭氧的物质(ODS)有:1)氟氯碳CFCS和哈 龙;2)四氯化碳(CCl4)清洗剂;3)甲基氯仿(1,1,1—三氯乙烷)也是清洗剂;4)氟溴烃(HBrFCs);5)氟氯烃(HCFCs );6)甲基溴(CH3Br)等。
由于人们大量使用高度稳定的合成化合物, 如空调器,冰箱工业,溶剂、喷雾剂、清洗剂中含氟氯烃化合物挥发出来,通过复杂的理化反应破坏臭氧层。臭氧层破坏的直接后果 是太阳辐射的紫外线长驱直入,危及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据科学数据统计表明:臭氧浓度下降1%,紫外辐射将会2%,皮肤癌的发 病率将增加4%。
4.温室效应(温室气体)
地球表面有些气体如:CO2,CH4,O3,H2O(蒸汽),NO等,我们通常称之为 温室气体,它们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简言之:紫外线能透过温室气体抵达地面,而地球上的热能以红外线形式 向外辐射时遇到温室气体不易被吸收,而反射回地面,导致地球表面的热量进多出少),从而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上升。
现在地球平均气温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而据有关专家预测,若地球平均气温上 升0.1度, 北极冰帽融化导致海平面将上升1米,从而导致在此海拔高度下的周边地区将被淹没, 这意味着地球陆地将骤减,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引发灾难性事件。
而空调、冰箱等制冷剂(俗称雪种)中的氟里昂泄漏和工业CO2的排放是很主 要的原因。事实上,美国CO2全球排放率为22%,我国亦达15%。
5.重金属污染
自然界有一些物质:重金属(如汞、镉、铬、铅)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自然 界中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其环境危害却很大。而且,进入人体后很难(几乎不可能)分解、易积累,甚至通过食物链的传递直接进入 人体。这些物质在人体内几乎是只进不出的,很可怕,且通常具有三大危害:致畸形、致癌症、致基因突变——即“ 三致”。
(1)汞:(俗称水银,化学符号Hg) 汞及其化合 物均有明显的神经毒性,对内分泌、免疫系统也有不良影响。它能通过呼吸道、肠、胃等进入人体或被皮肤直接吸收而导致中毒,而 在生产干电池时,往往要加入汞或汞的化合物做缓蚀剂,以提高电池的储存寿命或防止电池漏液。当然,我国已在这方面作了相应工 作,如2001年1月1日起开始推行低汞干电池,2005年1月1日已基本实现无汞化。(汞污染导致的著名公害事件有日本的“水俣病 ”)
(2)镉:(化学符号Cd) 镉及其化合物也是一种危害 性很大的重金属物质,它能通过呼吸道、口、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可严重损害人体肺部及肾脏,使人流涎、呕吐、腹痛、腹泻,骨 脆易折,令人疼痛难忍。一般,可充电干性电池(如镍—镉电池)中通常含有这类物质。(镉污染导致的著名公害事件有日本的 富山“痛痛病”)
(3)铬:(化学符号Cr) 铬的工业 用途很广,主要有金属加工、电镀、制革行业,这些行业排放的含铬废水和废气是环境中的主要污染源。铬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 一,但过量的铬对人体健康有害;Cr6+的毒性更强,更易被人体吸收,有致癌作用,而且易在体内蓄积。过量的(>10ppm)Cr3+和 Cr6+对水生物都有致死作用。电镀、印染、电池、火柴、机器制造等工业废水中都通常含有铬的化合物,需要说明的是Cr6+比Cr3+的 毒性强100倍。因此Cr6+是重点控制对象。
(4)铅:(化学符号Pb) 铅蒸汽产生与有色金属的冶炼,铅酸蓄电池、橡胶等生产过程有关,含铅汽油中也含 有四乙基铅。铅对人体的污染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饮食,通过呼吸道摄入吸收效率高,速度也快。铅及其化合物进入人体后,多 蓄积在肝脏中。铅对人体全身各器官系统都有毒害作用,但以神经系统、血液和心血管为主。最常见的危害有:导致贫血、心绞痛、 铅中毒性肝炎,并可引起神经衰弱和多发性神经炎。
补:砷: 严格地说砷是一种非金属,不是重金属,但因其化学毒性与重金属极为相似,故一般都把它列在重金属中加以说明。生产硫酸、氮肥 、锰铁合金、农药等厂的工业废水中都含有砷,使用含砷的农药喷洒果树或处理农作物时,也可使地表水受到污染。绝大部分砷化物 都具有强烈毒性。常见的有:亚砷酸酐即俗称砒霜,另有雄黄等砷化物也有一定毒性。
6.海 洋污染
(1)海洋污染物类型:
1)石油及其产品、重金属、(强)酸碱、 农药、有机物和营养盐类、放射性(核)污染;
2)主要污染途径有:废水、废渣、废气的排入方式
(2)海洋污染主要危害:
1)局部海域水体富营养化;
2)富集重金属等物质的海洋生物死亡后产生的毒素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危害人 体;
3)引起赤潮的发生。
一定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生物、原生动物、细菌剧烈繁殖、高度聚集,引起海 域生态的异常,并造成一定的危害。其危害方式,首先是造成鱼类等海洋生物直到人的影响,最主要是生物链的中断。其次,在藻类 体外分泌液体以及藻类死亡之后附着于海洋生物的鳃致使海洋生物死亡。第三、有毒藻类分泌神经毒素等被脊椎动物吸收富集致死; 最后,在繁殖或死亡后分泌或分解成毒性物质对生物脑垂体毒害。
7.生物 多样性破坏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全球约有500万种到3000万种生物。目前 ,人类描述过的生物约有140多万种,利用的仅150种左右。人类食物的90%来自被驯化和培育的20多种动植物。生物资源是人类财富的 巨大的宝库,生物种类越丰富,则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越强。而事实上,人类治愈自身疾病的能力很低,而绝大多数的药材取自于动 植物(的提取液)等。故其中某些生物种类一旦消失,将可能导致人类某些疾病无法治愈。生物学上有一重要的原理: “多样 性导致稳定性”,即生物品种越丰富,则自然界就越稳定。由于食物连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种植物,往往会有10—30 种依附于这种植物的动植物和微生物也会随着消失。每一物种的丧失减少了自然和人类对变化条件的选择余地。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 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